埃塞俄比亞女王干大基太監的教訓
通過腓利領悟以肉身降世的基督,高官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埃塞俄比亞高官太監是新約聖經《使徒行傳》中登場的人物,關於他的記載傳達給如今基督徒們的信息是什麼呢?

埃塞俄比亞太監和先知腓利的見面
使徒行傳8:26~27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衣索匹亞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衣索匹亞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聖經介紹了一個人物,就是負責埃塞俄比亞女王所有財政的高官太監。他從埃塞俄比亞到耶路撒冷做禮拜,然後返回本國。各種資料顯示距離約為1500公里,坐馬車需要一個半月的距離。
雖然距離如此遙遠,但他還是果斷地訪問了耶路撒冷,這說明他對上帝的關心和熱情有多大。但是在耶路撒冷做完禮拜後回本國的太監的內心如何呢?《聖經》對他的內心沒有詳細記載,只是通過與腓利的對話可以推測出他的內心。
使徒行傳8:28~31 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腓力與埃塞俄比亞太監的相遇並非偶然。腓力按照「聖靈」的指示從耶路撒冷起身去了迦薩曠野,這條路需要兩三天。當腓力到達曠野時,埃塞俄比亞高官正在馬車裡讀著以賽亞書。
太監正在讀的聖經章節是以賽亞書53章7~8節的話語(使徒行傳8:32~33)。內容是「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因受欺壓和審判,他被奪去」,「至於他同世的人,誰想他受鞭打、從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過呢?」
太監不知道聖經所說的到底是誰為百姓遭受欺壓和苦難。他吐露了鬱悶的心情,並詢問先知腓利以賽亞書所說的是誰。這是關於福音的核心提問。
使徒行傳8:35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腓力解釋說,太監正在讀的以賽亞書53章的內容是對耶穌基督的預言。以賽亞書預言因百姓的罪過被槍刺、鞭打、與財主同葬的不是別人,正是耶穌全部成就了(馬太福音27:26~30、35、57~60,約翰福音19:34)。也就是說,腓力向太監傳達了以肉身降世的上帝——基督。
埃塞俄比亞太監的一句話
接再來,讓我們查看一下腓利和埃塞俄比亞太監的對話吧。
使徒行傳8:36~37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這是腓利和太監的第一次見面,而且太監是埃塞俄比亞的高官,他完全可以在更好的地方用清水受浸禮。但是,他卻說「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並立即停下馬車去了有水的地方。然後在曠野受了浸禮。
此記錄對如今只為出席在規定時間以上的信徒施浸禮的教會是當頭棒喝。實際上,某教派在憲法中規定:「信仰虔誠,以學習者勤勤懇懇地出席教會6個月,就有資格接受浸禮」。
接受耶穌教誨的腓力沒有判斷埃塞俄比亞太監的信心,也沒有在6個月後施浸禮,而是領悟到以肉身降世的基督後,立即施了浸禮。這是因為不受場所或時間的限制,如果領悟救援者的話,立即進行浸禮是向耶穌基督學習的教誨。
不僅是腓力,使徒彼得也立即給羅馬軍隊的百夫長哥尼流施了浸禮,使徒保羅也在安息日尋找祈禱處的途中,立即給呂底亞施了浸禮(使徒行傳10:1~48,16:13~15)。
箴言27:1 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
人生絲毫無法預測未來。因此,作為保障靈魂生命的第一步——浸禮,在領悟到救援者後應立即接受!
通過腓利領悟以肉身降世的基督,高官的第一句話是什麼? 埃塞俄比亞高官太監是新約聖經《使徒行傳》中登場的人物,關…